置身广州闹市区的南越王宫博物馆地面建筑一角
花卉世界网3月19日消息:现位于广东省科学馆内那口号称“越王井”的古井其实为后人筑建,而被博物馆人称为真正的“越王井”却藏身在忠佑大街儒良书院地下被回填保护……昨天,南越王宫博物馆馆长全洪向本报记者独家解密了该馆的最新发现和研究结果。
据悉,南越王宫博物馆明年将实现所有遗址的全面开放,成为广州城市中心区读尽两千年岭南城市记忆的中国第一“考古遗址公园”。
广州闹市区中南越王宫的发现、发掘、建馆,撩起不变城市中心广州城2000年前诸多话题。昨天,南越王宫博物馆馆长全洪向本报记者独家解密了该馆“边考古,边建设、边开放”的最新发现和研究结果。他透露,历经4年建设的广州南越王宫博物馆,继今年1月对外扩大开放之后,明年将实现所有遗址的全面开放,成为广州城市中心区读尽两千年岭南城市记忆的中国第一“考古遗址公园”。
1:1复建室外“曲流石渠”
“蜿蜒180米的‘曲流石渠’遗址,是中国年代最早、世界鲜有的保护完好的最早皇家园林。”全洪解读,为了达到更加直观和逼真的效果,按原貌1:1建成室外露天开放的“曲流石渠”,形象再现了昔日王宫那“茵茵垂柳,曲水流觞”。展厅还专门做了“中外古典园林举要”的图片展对比,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亲历其间。
秦代造船约载重30吨
“在秦始皇时期,遗址现场就是当年的南海郡(相当于今天的省政府机关),发掘的造船遗址就是最重要证据。”全洪解读,遗址建造在黑灰色沉积黏土层上,即当时的海滩上,共由3座平行排列、呈东北—西南走向的造船台。每个船台各由枕木、滑道和木墩组成,以架承建造的船体。船台东端有“横阵”,表明已到尽头。1号船台南侧是木料加工场地,2号船台是中心台。
“综合多位船厂工人和造船业专家的研究结果,这是船台区的一个标准定位船台,其木墩的凸榫和铆眼是起定位作用的。据推算,当时在1号和3号船台所造船只的宽度在3.6~5.4米之间,而2号船台可造5.6~8.4米宽的船。当时船只的长度约为20米左右,载重约25~30吨。当时所造的船是用于内河或沿海岸边航行的平底船。”
记者了解到,由于木料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为了防止木料腐朽损坏,现场已被作遗址回填保护,并在地面上用模拟展示的手法向观众展示了船台的东端部分,向西延伸部分则用标识展示的手法进行示意展示。
最深汉代砖井依旧流淌活水
全洪说,从西方引入自来水之前,水井一直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水井遗址,当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口南越国(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1年)食水砖井,该井内径1.04米,深14.3米,是目前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深汉代砖井。这口深井内至今依旧哗哗流淌着活水。
“如果从筑建精细的角度而言,同时代够得上真正意义最漂亮的‘越王井’,当数位于广州忠佑大街儒良书院那口被回填保护的砖井。”记者了解到,目前位于广州市应元路西端在广东省科学馆内那口古井,是后人在清代以后筑建的。
叠石柱见证中西方文化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发掘现场番池散落着八棱石柱、石栏杆、石门楣及铁门枢等建筑构件,还发现叠石柱等遗物。”全洪指出,叠石柱是来自西方的建筑材料,由此推论,至少在秦汉时期,广州和西方就开始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说明广州和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另外一个重要例证,是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波斯银盒,也就是说在南越国时期,这项工艺品已经传到岭南地区。
市民可零距离与文物互动
零距离互动是南越王宫博物馆与一般文物博物馆的最大区别,布展者借此实现文物标本与观众“零距离”互动,令观众有机会亲自触摸部分出土陶瓷标本。
免费开放的陈列展览目前首推三层共五个展厅对外开放,展示“南越王宫”、“南汉王宫”和“名城广州二千年”三大部分的出土文物和图片,包括建筑构件、木简、陶文以及动植物遗存等。
中国第一“考古遗址公园”容纳多项中国独一:拥有年代最早留存最完整的中国皇家园林,隐藏秦始皇神秘造船工艺秘密,涌动着2000年不息的最深汉代砖水井,保存着广州最早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