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酸酶具有消除植酸的抗营养作用,提高动物对日粮中蛋白质、矿物质的利用率,减少动物粪便中磷对环境的污染等独特的生理功能,越来越成为营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作为一种外源饲料添加剂在动物营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针对植酸酶的酶学性质、生物学功能以及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作用效果及机理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植酸酶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植酸又名肌醇六磷酸或环己六醇磷酸酯,广泛存在于植物籽实中,是植物性饲料中磷元素的主要储存形式,但植酸磷不能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须在消化道内先水解为无机磷酸盐。水产动物尤其是鱼类消化系统中缺乏内源性植酸酶,无法利用饲料中的植酸磷,大部分随粪便排出,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同时造成磷的浪费。而水产动物对饲料中磷的需要量又高于畜禽,特别是鲤科鱼类属无胃鱼,没有胃酸分泌,通常采用饲料中添加磷酸氢钙或磷酸二氢钙等方法来满足水产动物机体对磷的营养需求。
同时,植酸通常与一些二价或三价阳离子,如Ca 2+、Zn 2+、Fe2+等形成不溶性盐类,阻碍肠道对矿物元素的吸收。在酸性或近中性环境中植酸还可以与蛋白质形成络合物,影响蛋白质的吸收利用,与一些蛋白消化酶类等结合,降低了其活性。因此植酸也被认定为抗营养物质,它不仅造成饲料原料的浪费,无形中增加了养殖成本,还导致水产动物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和矿物质离子化合物,严重污染水环境。植酸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是一类能将植酸及其盐类催化水解成肌醇和磷酸的酶的总称,属磷酸单酯水解酶。植酸酶作为环保促生长型饲料添加剂,可提高水产动物饲料中磷的利用率,减少水产动物养殖中磷对水环境的污染和水产饲料中矿物质磷的添加量,同时能提高植物蛋白和植物饲料能量矿物质利用率,从而节约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符合我国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其在水产健康养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