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竹海、石斛与鲜花的生态经济学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6-19 分类:新闻详情
竹海、石斛与鲜花的生态经济学 - 园林苗木 - 竹海重在守护环境,石斛意味发展转型,而鲜花则是延伸增值,背后的思路都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竹海重在守护环境,石斛意味发展转型,而鲜花则是延伸增值,背后的思路都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行走在位于长江经济带上游的云贵川地区,有三样东西让人印象深刻。这三样东西,为高山丘陵披上层层“绿衣”、穿上件件“花衣”,也成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一个注脚。
第一样是竹子。一走进四川宜宾的蜀南竹海,就被清爽的风、密实的林、幽静的景所吸引。据说北宋诗人黄庭坚也曾来到此处,称赞这里“壮哉,竹波万里”,并留下“万岭箐”三字。千百年来对竹海的守护、对生态的呵护,让竹海成为宜宾的“生态名片”。而竹产业,也成为宜宾的三大特色产业之一,竹生态、竹旅游、竹工艺、竹加工、竹文化……这里可谓做足了“竹文章”。
“共抓大保护和生态优先讲的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前提。”让竹子的根越扎越牢、竹海的势越来越旺,是守护好生态环境、守护好生存家园,更是守护好子孙后代的未来。
第二样是石斛。在贵州赤水的丙安古镇,商店中几乎都能见到石斛。这是当地特产,既能入药,又可观赏。然而,与很多地方种石斛不同的是,丙安古镇是把石斛种植作为当地渔民转农户的“扶持产业”。很长一段时间里,渔民有船行船、靠江吃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江生态。保护流域环境意味着渔民要上岸,一些人含着泪“收网”。过去江养人,如今人养江;江里不能讨生活,上岸到底怎么活?种石斛就成了渔民变农民之后的选择,植被绿了山谷、收益鼓了腰包。
“不搞大开发和绿色发展讲的是经济发展问题,是结果。”不搞大开发不是不开发、不发展,而是以什么方式来开发、来发展。“老渔民”的转身说明,无论江上保护还是岸上增收,都是生产转变、发展转型的问题。只要找对、找准了发展路径,在有限的生态容量下也不必过“紧日子”、不会过“苦日子”。
第三样是鲜花。有人说,云南昆明有条“华尔街”,但这里交易的不是股票却是鲜花。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每天下午3点都坐满了全国各地的花卉批发商,拨动鼠标就能影响鲜花价格。花开四季、美丽春城,种植只是第一步,交易才是关键,这包括了物流、仓储、分发等诸多环节,让山里田间的鲜花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产业链的延伸、发展的融合至关重要。市场有了活力,花农才有动力,也才能做大做强鲜花产业。
“贫穷是生态的第一杀手”,“大江奔流”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之初,云南丽江市委书记崔茂虎的这句感慨,让人印象深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未来的方向,但要做到可持续、做到有动力,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植物生长是“静悄悄”的,绿了荒山、美了环境,还需要让群众从中受益,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说到底,选择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必须依托长江水道、统筹岸上水上,真正让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
从四川的竹子,到贵州的石斛,再到云南的鲜花,生态环境慷慨给予了人们宝贵的资源。这三样东西,也折射出绿色发展的不同侧面,竹海重在守护环境,石斛意味发展转型,而鲜花则是延伸增值。不过,它们的背后有着一样的思路,那就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
扫描关注qrcode_for_gh_aaad3dfae26a_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