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讴歌壮丽70年 听听光明日报一线记者的心声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04-23 分类:新闻详情
光明日报的记者们带上纸笔,挎好相机,奔赴基层,践行“四力”。他们在科研创新一线中国高铁的摇篮,在扶贫主战场全族脱贫的独龙江畔,在海南自贸区感受对外开放成果,在长江经济带见证全面深化改革……

  “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光明日报的记者们带上纸笔,挎好相机,奔赴基层,践行“四力”。

  他们在科研创新一线中国高铁的摇篮,在扶贫主战场全族脱贫的独龙江畔,在海南自贸区感受对外开放成果,在长江经济带见证全面深化改革……

  让我们来听听他们在一线践行的心声。

  讲述人

图说:光明日报记者苏雁(左)在采访中。阅读《感受江阴实业家的情怀》 2019年4月21日

  记者感言:

  4月上旬,我来到江苏江阴蹲点采访,所到之处,江阴的企业家们不约而同地向我讲述了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初心,苦干实业,我深深地感受到,无论事业如何辉煌,江阴实业家身上还保留着苏南乡镇企业创办时期那种“四千四万”的草根精神以及务实作风,所谓产业强市,实业兴邦,就是江阴这样的模样吧!

  讲述人

图说:光明日记者王晓樱(右)在吊罗山热带雨林采访。阅读《自贸区建设中的海南速度》 2019年4月21日

  记者感言:

  15天的行程,从江东新区繁忙的工地到科技感十足的海南大数据中心,再到神秘的吊罗山热带雨林,一路马不停蹄。作为常年驻守海南的记者,对省情已是比较了解,但这次蹲点调研让我更全面地感受到了中国最大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强劲脉博和最新动态。同时,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到了有效锻炼,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只有迈开双脚丈量大地,擦亮眼睛洞察天下,深入思考增强脑力,勇于创新提升笔力,才能做好时代的记录者。

  讲述人

图说:光明日报记者龙军(左)在湖南省长沙县锡福村调研民宿产业。阅读《锡福村的变迁》 2019年4月21日

  记者感言:

  4月11日,我来到湖南省长沙县开慧镇锡福村蹲点采访。这个小村的变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乡村小故事,时代大变迁。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振兴农业,振兴产业,也要充分重视振兴和发展乡土文化,锡福村的探索值得借鉴。

  讲述人

图说:光明日报记者张勇(右)在采访中。阅读《独龙江畔的歌声》 2019年4月28日

  记者感言:

  在独龙江的每一天,我都被感动着。在雪山下田地边,村民们在辛勤地种植羊肚菌和重楼,感受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期望;在独龙族村民家火塘边,听村民讲从篾笆房到砖瓦房的搬家故事,听文面女老人唱传统民歌《门巴》和年轻人唱《美丽的独龙江》,感受他们对家园的热爱;在独龙江烈士陵园和界碑旁,感受历代独龙族群众与边防官兵共同守护边疆的家国情怀。我写稿时禁不住泪花涌出。稿件发表后,独龙江迪政当村护林小队长龙德诚告诉我:“文章写得很真实,讲的全是实话!”这句话是对我的最高奖励。

  走过独龙江惊险遥远的天路,才能饱览雪山碧水的绝美风光。烤过独龙族同胞的火塘,自己的情感思绪就会像那独龙江水奔腾不息。

  讲述人

图说:光明日报记者吕慎(左)在贵州省大方县高峰村采访90岁高龄的老支书申英全。阅读《改变毕节的两条“金线”》 2019年4月28日

  记者感言:

  曾经被视为穷山恶水的贵州省毕节市,用了短短31年就实现了贫困发生率迅速下降、森林覆盖率迅速上升的历史性转变,而这一切开始于1988年“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设立。试验区沿着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两条“金线”,织就了座座金山银山,毕节也走出了绿色发展的新路。如果划出这一升一降的交叉曲线,那将是中国战胜贫困最美的图形。

  在此次蹲点采访中,随处可见生机勃勃的景象,脱贫攻坚决胜的号角响彻乌蒙大地。荒坡复绿了、煤窑关闭了、河流清澈了、村民返乡了、激情点燃了!群众都觉得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祖祖辈辈的致富梦就在眼前,不努力怎么行?基层干部们都在合计着脱贫之后的可持续发展,新时代的发展理念照耀着他们努力的方向。登高远眺,高速公里、通村路、通组路、机耕道好似大大小小的血管让大山有了生命,奔流着梦想和希望。

  讲述人

图说:光明日报记者周仕兴(右)在采访中。阅读《扎根隆林深山的“种子”》 2019年4月28日

  记者感言:

  这次我到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之一的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蹲点采访,其间所见所闻,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首先是为基层扶贫干部的精神所打动。作为冲在扶贫最前线的指战员,大批扶贫干部不惜牺牲个人生活、收入、假日乃至健康,有的甚至不幸失去生命,只为换来父老乡亲脱贫的笑颜。他们,无愧于脱贫攻坚中最可爱的人。

  其次是为贫困群众战胜贫穷的精神打动。由于一些历史的、现实的客观因素,还有不少山区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下。所幸的是,国家脱贫攻坚政策为他们打开了一扇观望世界的“窗”,他们都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会,竭尽全力,埋头苦干,争取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海者得蛟龙”。我们常说“脚底板下出新闻”,践行新闻“四力”,就是要深入基层、扎根一线,蹲下来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才能采写出接地气、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

  讲述人

图说:光明日报记者张景华(右)在采访中。阅读《中关村:创新永远在路上》 2019年5月5日

  记者感言:

  只有坚持一线思维,俯下身,沉下心,才能锤炼四力,才能写出带泥土沾露珠的新闻作品,才能鼓舞人,感染人,打动人。

  讲述人

图说:光明日报记者訾谦(左)在采访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阅读复兴号的摇篮 2019年5月5日

  记者感言:

  讲述人

图说:光明日报记者常河(右)在中科美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采访。阅读合肥的“引人养才”之策 2019年5月5日

  记者感言:

  蹲点调研,是对媒体人“四力”最好的考验,正是这一次扎实的蹲点调研,让我对身处其中的城市重新打量和审视,从而发现一些平时看不到的亮点和变化。所以,蹲下去采访,才能捕捉到“活鱼”,让文章接地气;而站起来写作,才能有更高的视角,让文章“通天线”。

  (光明网 王宏泽整理)

[ 责编:杨煜 ]
×
扫描关注qrcode_for_gh_aaad3dfae26a_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