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讯 5月29日,记者到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陈家乡红坪村采访,刚爬上六组的一道山梁,就听到沟谷里隆隆的机器声。步行几分钟后来到现场,原来是十多位村民正在硬化道路。
“说十件、不如干好一件事。干就要干到群众心尖上。”同行的该村党支部书记杨青山介绍,这是村里最后一段未硬化的通组道路,力争6月底前硬化通车。去年底,村里从陡峭的山崖上挖开了一条道路,既解决了该村最后处于隔绝状态的8户农家出行难题,还连通了毗邻的东溪河镇鲤鱼村,为周边300多名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
杨青山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他介绍,红坪村是该区最偏远的贫困村之一,两道大山梁夹着一条深沟,无一块稍平整的土地,乡亲们都是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在2016年前的几十年里,村里都没有多大的变化,是远近闻名的“问题村”“上访村”“烂村”。
红坪村从“烂”到“好”的变化,见证的不只是村里人。2016年,朝天区煤管局开始精准帮扶红坪村,驻村第一书记马开兴介绍,刚来到村上时,有好心的乡亲偷偷“告诫”他,你一个“外人”不该来趟这趟浑水。
红坪村里有两大姓氏,站在了势不两立的对立面,究竟是什么原因,乡亲们早已说不清道不明了。但大家都知道,不管村里干什么公益事业,总有人在背后使绊子、下套子、结梁子。现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都曾经历过“几起几落”,甚至中途被“弹劾”。
“道路不畅,产业不旺,人心不齐,通讯不通。”话语不多的马开兴说起刚驻村时的感受,把嘴瘪了瘪,又把话咽了回去。他说,当时全村没有一寸水泥路,部分村民小组连机耕道都没有,“交通靠走、通讯靠吼,更没法说产业发展了。”
要想把“烂”村治好,找准症结是关键。村两委班子和帮扶工作队一起开出了“感恩奋进抓教育、走家串户认亲戚、先进典型树榜样、项目建设换新貌、发展产业脱真贫”的五项治村“药方”。
“不表虚态、不和稀泥,专心把每件事作实做细作好。”该村村主任杨生荣说,村组干部和帮扶干部拧成一股绳,始终坚持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村务公开晒、有事大家定。
大会小会讲政策、挨家逐户搞动员、爬坡上坎做规划、跑上跑下找项目……两年多的时间里,累计争取项目资金近1000万,硬化村组公路12.5公里,通组通户道路硬化率达90%以上;修建便民桥2座、架设通讯塔1处、实施饮水工程20多处、电网改造升级4000多米;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任务;建现代核桃产业园1000余亩、发展藤椒100多亩,培育家庭农场3家……
“幸福来得太快了。让我们村一下子进步了几十年,大家过上了好生活。”麦黄种豆,豆黄种麦,在该村四组随山就势的坡地里,现年79岁的赵林明正按照时令进行耕种。听说采访,他忙拴好牛、用袖子擦了擦放倒的犁,让大家坐下慢慢聊。
“我活了这么大岁数了,你们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干部。”他介绍,2016年以来,村上的干部、帮扶干部风里来雨里去,把群众当家人,给乡亲们做好事,村里的变化是一天一个样。他指着对面山上说,你看,水泥路到了家门口,红砖房都变了样,撂荒地变成了藤椒园……赵大爷还说,以前都只有村里的姑娘往外嫁,今年村里还迎来了平原大坝(德阳市)的姑娘,正是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远方的姑娘才愿意嫁到村里来。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放眼四望,盘曲的水泥路在山坡上蜿蜒,靓丽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树从中,随处都有忙着耕种的村民……
在告别赵大爷时,他将沾满泥土的手在衣襟上使劲蹭了蹭,紧紧地抓住记者的手叮嘱道:“我们感恩共产党的好领导!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各级干部的辛苦付出!你一定要把这句话写上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