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荔波甲高村"第一书记":扎根小村庄 托起大梦想(2)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11-15 分类:新闻详情
偶然的一次机会,莫可芝在深圳市场上看到了甲高村特色农产品的绿壳鸭蛋在出售,而且比市场上其他鸭蛋的价格高出了不少。“甲高村的这个鸭蛋或许能成为脱贫的关键”,嗅到商机的莫可芝,立刻在甲高村带头搞起了绿壳

偶然的一次机会,莫可芝在深圳市场上看到了甲高村特色农产品的绿壳鸭蛋在出售,而且比市场上其他鸭蛋的价格高出了不少。“甲高村的这个鸭蛋或许能成为脱贫的关键”,嗅到商机的莫可芝,立刻在甲高村带头搞起了绿壳鸭蛋生产基地。

“到外面只能干力气活,一年到头其实挣得也不多,小女儿一个人在家读书,有事情还得要往家里面跑。”回想起两年来的变化,甲高村纳核组村民覃庆宜对此深有感触。

两年前,因为要供养两个上学的孩子、赡养年迈的父母,在外打工多年的覃庆宜虽然勤快,但始终没能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去年初,奔波了一年换来一身疲惫的覃庆宜决定从外地回乡,但发现自己既不会种田,又找不到工作,面对孩子的学杂费与父母的医疗费,顿时陷入进退无门的地步。

正当覃庆宜一筹莫展之际,莫可芝带着村干部们来到了他家,不但详细介绍了目前甲高村养殖业发展的良好形势,还提出要将甲高村养殖业纳入政府今年45万元的“绿壳鸭蛋”专项扶贫计划中。

“这无疑是雪中送炭呀,要不我真的找不到一点出路。”覃庆宜说,以前不是没想过养鸭子,但受限于山高路远,农村电力不足,养殖效益一直上不去。去年12月,在莫可芝与村委的帮助下,他重操旧业盖起了鸭舍养起了鸭子,“莫书记不仅帮我们争取来了扶贫贷款,还为了村里的动力电源跑了几十次供电局,协调优先为村里建了一条10千伏动力线路,只要保证鸭舍里能用上机器保暖通风,鸭蛋产出就有保障,按照目前的市场需求,这是真正的低风险。”

覃庆宜说,加入生态绿壳蛋鸭养殖后,每天只需要在早上和下午投食即可,对劳动能力没有太多要求,现在他一个人就养了150多羽。

像覃庆宜这样加入“绿壳鸭蛋”计划的贫困户有22户,甲高村2017年的养殖规模达到1万余羽。同时,莫可芝还通过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尝试在网上推售生态绿壳鸭蛋等农家特产,成功创建农村电子商务营销体系。另一方面他还联系到生产皮蛋的厂商,希望下一步能对绿壳鸭蛋进行深加工,拓宽绿壳鸭蛋的销路。

尽心尽力,帮助摘掉“贫困帽”

“规模扩大了,挣钱多了也不能忘了乡亲们。在莫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对口帮扶村里的贫困户,从村里招收贫困户员工。目前两个养殖场总员工10人,其中贫困户就有5人,占比50%。”

罗红莲夫妇是甲高村的养殖能手,在莫可芝与村委的帮助下,今年仅一个新建的现代化鸭舍便能投养鸭子5000多羽,是甲高村当之无愧的养鸭第一人,说起自己党员的身份,一股责任感由心而起。“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有了点小成就有能力了,就更应该向莫书记学习,把村里的贫困户都带出来!”

“扶贫不是大锅饭,说实话,个别贫困户习惯了等靠要,饭送到嘴边才张口。”面对扶贫工作中的一些困难,莫可芝大力发展年轻党员,带领贫困户“认领”任务,定岗定责,激发贫困户主动性。“在养殖基地工作,最多的时候每个月工资能挣3000元。”

与此同时,莫可芝还带领村民探路生猪养殖场、稻田养鱼、特色水果种植等特色项目。2017年初,在莫可芝的带动下,甲高村高坡组的荒山上,一座占地18亩的百香果种植基地拔地而起,覆盖贫困户25人。昔日穷山村,如今大变样。

“扶贫不是大锅饭,莫书记这个主意好,党员带头与贫困户搭档认领果园,有了榜样与动力,效果当然好。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见成效一点都没问题!”果园老板罗文艺对此信心满满。

×
扫描关注qrcode_for_gh_aaad3dfae26a_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