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贵州赤水河三百里竹廊建设 退耕还竹是条好路子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5-08 分类:新闻详情
(\\\"花卉世界网11月14日消息:上世纪初的赤水河两岸,从茅台镇到赤水市,两岸陡峭的山坡上种满了玉米。就算生态最好的赤水市境内,沿河两岸的山坡上也有片片“天窗”,真可谓“山有多高庄稼就有多高”,地有多陡,人们的锄头就有多陡。时任省长的钱运录一次在赤水河畔视察,指着沙滩乡对岸一片石灰岩上的灌木丛对我说:“那一小片绿色就是傅传耀的脸面。”我明白省长是在批评赤水河两岸的生态建设太差。何止运录同志,凡是到过茅台镇的人无\\\")

花卉世界网11月14日消息:上世纪初的赤水河两岸,从茅台镇到赤水市,两岸陡峭的山坡上种满了玉米。就算生态最好的赤水市境内,沿河两岸的山坡上也有片片“天窗”,真可谓“山有多高庄稼就有多高”,地有多陡,人们的锄头就有多陡。

时任省长的钱运录一次在赤水河畔视察,指着沙滩乡对岸一片石灰岩上的灌木丛对我说:“那一小片绿色就是傅传耀的脸面。”我明白省长是在批评赤水河两岸的生态建设太差。何止运录同志,凡是到过茅台镇的人无不这样评价。特别是时任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第一次到茅台,由于初春,久旱无雨,从县城到厂区有两个小水泥厂一路乌烟瘴气,住的宾馆对面山上又是黄土一片。他不禁感叹道:“没想到这么好的酒竟然出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没过多久,我找到时任茅台集团董事长的季克良和仁怀市有关负责同志商量,由茅台集团出资50万元,先将茅台酒厂对岸的山坡绿化,再出资230万元补助企业,搬走两个小水泥厂,由于资金到位,事情很快办成。这两件事给我一个启发,得想办法把赤水河两岸的生态环境都变成赤水市境内那样。

天道酬勤,机遇来临。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百年不遇大洪水后,国家开始试点对大面积25度以上的坡耕地实行退耕。由于有在毕节工作的经历,我思考着如何在落实国家的好政策与解决农民生计问题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经过调研,遵义提出退耕还竹,还茶,还药等六个治理模式。“想得顺畅,办起棍棒”。国家政策要求在大江大河上游主要栽种保护生态树种,而遵义提出的这几种模式被归类为经济林,补助少,年限短。虽多次力争,多次生气,得到的是多次安慰,最后都无果而终。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01年3月5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在北京召开,记得当天是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我得到通知,锦涛同志作为贵州代表,要来参加审议报告,要我准备发言。我琢磨了半天,又征求了几位老领导的意见,决定在会上“告一状”,争取退耕还竹、还茶等措施能得到国家的支持,由“另册”改为“正册”。在会上,我大谈退耕还竹的好处,说明退耕还竹是集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效益于一身。竹子一年种下,四年即可砍伐,而且越砍越生,永续利用。我特别提到在遵义,从海拔200多米的赤水河边到海拔2400多米的娄山山顶,到处都适应竹子生长。竹子既可以作原料竹,以竹代木,也可以作食用竹,是绿色食品,大片的竹林还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关键是八年后国家补助停止,农民还有赖以生存的产业。国家应该允许各地从实际出发选择治理模式,遵义打算退耕还竹、还茶。锦涛同志听得很认真,不时做着笔记。当我滔滔不绝时,锦涛同志插话说:“我看退耕还竹是条好路子。”由于一早上的汇报中他都没在插话,当天的中央电视台新闻,第二天的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在新闻报道中纷纷引用了这句话,我心里别提有多兴奋。

回来后,我带着市委副书记刘文献,市委巡视员黄天俊,市林业局长范明德,沿赤水河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我们先从生态最好的赤水市城区开始,逆流而上。边走边宣传锦涛同志的意见,边走边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方案越来越清晰,措施越来越具体。最后在仁怀市二合镇政府召开座谈会,很快形成了共识:在赤水河流域以栽种原料竹为主,在大娄山以栽种食用方竹为主,争取退耕还竹百万亩,打造从茅台到赤水城区150多公里的“三百里竹廊”。会上我激情澎湃,给这个计划定位为“长江上游的绿色屏障,农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生态旅游的绿色画廊”。并憧憬着“小小竹排江中流”,“农民扛着竹子奔小康”的美好景象。

遵义干部群众执行力很强,林业部门在上级林勘院的帮助下,很快拿出一个像样的规划方案。市政府调剂出400万元资金,在赤水、习水、仁怀创建四个竹苗基地。每年拿出1000万元支持种竹产业。第二年开始,一场大规模的退耕还竹行动开始了。时任仁怀市委书记何冀,因为“狡辩”仁怀境内的赤水河畔属极度干旱区种不活竹子的观点被批评后,亲自在二合镇种下了一片竹林,秋天验收,结果成活率居然达到97%,全流域种竹的信心大增。时任习水县委书记余泠特意介绍,他每次经过两河口,到他种的那片竹林前,都要停下车去看看。我们开玩笑说:“看吧,竹子长,你也长”。三任赤水市委书记,陈晓红、雷文蓉、穆荣坤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带着一级干,带出了一批乡镇书记、乡镇长,个个都成了种竹子的专家。经过不到十年的努力,赤水市的竹林面积由50多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20多万亩。从全国十大竹乡之九,一跃成为十大竹乡之首。

退耕还竹的战役打响后,市、县、乡各级干部每年都集中一定的精力,从竹子的育苗、移栽、验收、总结、评奖,一步一个脚印,既干得热火朝天又扎扎实实。二合镇党委书记陈华,因为踏实肯干,三年该镇种竹2.6万亩,又发展了一万亩早熟蔬菜,修通了几十公里通村公路,建了几百口沼气池,被“火线提干”选拔为仁怀市副市长。同样在赤水河流域埋头苦干退耕还竹的干部都得到了相应的提拔。

竹子种得热闹,还得给竹子找个出路,实现它的经济价值。其间,原赤水市委书记、时任计委主任的黄康臣得到信息,国家准备支持广东、福建等地栽种速生林用于造纸。我俩一合计,遵义同样可以争取竹浆造纸项目说干就干,立即成立班子草拟报告,报国家计委。好事多磨,历经二载,由于最初担心竹浆项目污染茅台酒用水,后来又担心污染赤水河,在时任省长石秀诗同志的帮助下,在遵义、赤水两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最后,时任国际咨询公司董事长李德水亲临赤水考察,黔北竹浆纸一体化项目“三上朱镕基总理办公会”,最后才尘埃落定得以上马。这不仅为赤水河流域竹产业的发展找到了出路,还为赤水经济腾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尽管现在原料运输、企业管理中还存在些问题,但该项目还是目前世界上单体最大的竹浆项目。由于引进的是北欧的环保技术,它也是贵州循环经济中的佼佼者。当然我也期望,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不辜负锦涛、镕基等领导同志对此项目的关心。

最近,赤水市委书记张集智告诉我,现在赤水市竹产业每年的综合收入已近30亿元。娄山腹地的桐梓也被命名为“方竹笋之乡”。原遵义市林业局局长,现省林业厅副厅长向守都告诉我,遵义已退耕还竹200多万亩,加上原有的面积,现在遵义竹林面积已超过300万亩,在全国地级市中已是名列前茅。

如今竹子已成为遵义人民生活、旅游、观光的重要产业。

每当想起这段创业过程,我觉得就得益于锦涛同志一句话,有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句话,不仅可以改变一个地方的现状,还可以改变一条河流的生态,甚至改变世界。

×
扫描关注qrcode_for_gh_aaad3dfae26a_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