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建设者们秉承绿色、和谐的理念,注重生态环保,通过体系建设、标准制定、示范引领等路径,全面推进绿色建造,不遗余力地追求保护与开发并举,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共赢”方案留住古树
刘 琼
在北京延庆冬奥村运动员公寓工程现场,为最大限度使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保留原有山林环境的原始植被,中建一局华江公司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运用砌筑土台等方式保护了127棵古树,使得古树的根系免遭破坏。同时,将前期开挖场地从地面剥离的富含有机质、微生物、种子库的优质土壤有序装袋,运到山下指定地点,待地下部分建设完成后,再将土壤运回原处,恢复山林的植被原貌。中建一局项目部还组织员工为生活在周边山林的松鼠、蜥蜴、野兔等小动物搭建了“新家”,坚持每天定时为小动物们提供食物和饮用水。
人、动物、植物在冬奥会场馆工地相亲相爱、和谐共生。中建一局总工程师薛刚说:“绿色建造可以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西藏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地区,受高原气候的影响,树木成长速度缓慢。在中建一局五公司建设的西藏青少年宫项目现场,有遒劲沧桑、枝桠嶙峋的百年古树39棵和乔木125棵。项目部多次研讨方案,决定采用可移栽和避让两种方案,确保在施工中保护好这些古树。
在树木移栽过程中,恰逢拉萨的冬季,项目组克服了恶劣的气候条件,对需移栽树木进行了土面保护、编号、定制运输方式等工序,确保移栽树木全部存活。同时,对需要进行原址保护的树木,项目采用既能避让开古树、又能确保工程品质的“共赢”方案,让所有树木都能一如既往地延续生命、茁壮生长。
高铁静音驶过“小鸟天堂”
刘奕辰
“从湛江到新会坐高铁不到2个半小时,周末带孩子出来玩,时间、线路正合适。”来自湛江的石女士带中考结束的儿子日前来到广东省新会游玩,第一站就选择了“小鸟天堂”。
2018年7月1日,历经四年建设的江湛铁路正式开通运行,结束了粤西地区不通高铁的历史。这条铁路在江门段新会城区以南10公里的天马河村河心沙洲上,有一个中国最大的天然鸟类栖息区域,以各种鹭居多,还有稀世的丝光椋鸟、大山雀、白胸翡翠、珠颈斑鸠等40余种3万多只鸟类。
整座岛独木成林,几百年过去了,古老的榕树依旧茂盛,鸟声依旧嘹亮。而它的核心区距离江湛铁路线路只有800米,由于地形所限,作为广东省首条直接连接珠三角核心城市与粤西地区的高铁线——江湛铁路需要从这里经过。
为了保护小鸟天堂,铁路部门在江湛铁路筹建之时就严把环保关,首先在距离上保证不干扰鸟儿的繁殖栖息环境,其次是不影响鸟儿的生态行为。
从新会站往南行驶不过几分钟,就可以看到一道金属质感的蓝灰色拱形长廊覆盖在铁路上,这就是江湛铁路上的全封闭声屏障,相当于一座桥上隧道。拱形全封闭声屏障全长2036米,主要由拱形钢构架和特制的吸声板、隔声板组成,能最大限度减少列车运行噪声。
据中铁四局负责这一标段的总工程师李建强介绍,“开始设计时打算采用地下式及桥梁加全封闭声屏障方案,但考虑江门的特殊地质条件,地下方案造价比地上方案大很多,同时安全性上,地上桥梁+全封闭声屏障方案明显优于地下方案。”
在筹备建设过程中,由于高速铁路设置全封闭声屏障还未有先例,可借鉴经验不多,因此给设计施工带来一定困难。李建强说:“实施过程中基本没有可参考的施工经验,许多细节处理都在过程中一步步优化,一步步改进。”最终,施工方避开鸟类繁殖期,经60天静音施工,建成安全优质的高铁全封闭声屏障。
在没有全封闭声屏障情况下,距线路中心25米以及轨面以上3.5米的地方检测,时速200公里以上的火车经过时产生的噪声是76.5分贝。而有了全封闭声屏障后,相同地点噪声下降了22.5分贝。这样的噪声再扩散到800米外的大榕树核心区时,只有49.3分贝。李建强说:“全封闭声屏障对线路运营的降噪作用十分明显,经过专业机构测试,当列车通过的时候,就在‘小鸟天堂’中心区域监测到的(声音)仅增加了0.2分贝,能做到基本不增加背景噪声。”
“我们在景区内没有听到高铁的声音,只有鸟鸣声!” 一天的游览下来,石女士感慨道,“技术改变生活啊,高铁技术用便捷和速度将秀丽景色连接在一起,声屏障技术又为小鸟保住了家园。”
2018年,国家铁路局发布《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明确铁路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规定了铁路选线与选址、生态环境保护等技术内容,主要用于指导新建、改建铁路工程的环境保护设计。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这些年虽然铁路建设步伐加快,铁路网不断扩大,但沿途生态环境并未遭到太多破坏,相反,许多建设项目守住了周边的绿水青山。
江湛铁路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以先进的高铁科技水平,倾力打造“留住小鸟天堂”的生态环保铁路线,为列车气动力效应吸音隔音降噪研究提供了参考。一年多来,“小鸟天堂”依旧是鸟的天堂,晨昏之际,鸟鸣处处,林木静立,水声悠悠,美不胜收。
路从水上来
刘奕辰
在湖北兴山县隐藏着一条绝美的水上公路——为避免开山毁林,保护生态环境,整条公路都建在峡谷溪流中,宛如一条玉带,又恰似一条游龙,盘桓蜿蜒在香溪河上。车从路上开过,两岸青山绵绵,路下一江碧水。
这条全长十余公里、自兴山县城古夫镇到昭君镇的公路,还有一个很有中国风味道的名字:古昭公路,它也是中国第一条水上生态环保公路。古昭公路最大的特点是有将近一半的路程完全创建在两山之间的峡谷溪流上。修建时,为防止对当地山林造成负面影响,决定完全在水上建造公路。
十万候鸟与“九号线地铁”
刘 琼
深圳的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是位于市区的自然保护区,每年都有白琴鹭、黑嘴鸥、小青脚鹬等189 种、10万余只侯鸟飞到此过冬。深圳地铁9号线侨城东车辆段工程就建在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的对面。
为了保护10万只候鸟的家,负责深圳地铁9号线侨城东车辆段建设的中建一局华南公司,在建造中应用39项绿色施工技术,创造了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实现了“绝泥水、抑扬尘、压噪音、降能耗”的绿色建造目标,最大限度减少了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为节约用水,项目设置场内雨水废水循环利用系统,4年节水5.3万立方米,相当于半个深圳荔枝湖的水量;为防止扬尘,项目用安全网与无纺布覆盖了13 万平方米的裸土,用自动喷雾降尘系统与洗车机;为减少噪音,不惊吓红树林中的候鸟,项目部实时监测噪音,采用非撞击式施工方法,禁止产生强噪音;为降低光污染,采用遮光挡板、调整灯光方向、使用专用遮光布等方法,限制光线溢出施工现场,有效保护了红树林的生态环境。
如今,深圳地铁9号线侨城东车辆段已全面建成,面积达13 万平方米的车辆段检修库的上盖铺满了绿植,成为一道城市新景观,也为10万只候鸟过冬增添了一个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