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墨西哥的小头鼠海豚处于极濒危状态,它是被“连累”成这样的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4-05 分类:新闻详情
去年京东宣布销售澳洲蓝鳍金枪鱼,招致舆论声讨,因为这种南方蓝鳍金枪鱼处于“极危”状态,“比大熊猫还珍贵”,即便如此,当时全世界仍有每年一万多吨的捕捞配额。而一种真正的“海中熊猫”要比南方蓝鳍金枪鱼稀有得多,那就是只栖息于墨西哥西部狭长...

去年京东宣布销售澳洲蓝鳍金枪鱼,招致舆论声讨,因为这种南方蓝鳍金枪鱼处于“极危”状态,“比大熊猫还珍贵”,即便如此,当时全世界仍有每年一万多吨的捕捞配额。

而一种真正的“海中熊猫”要比南方蓝鳍金枪鱼稀有得多,那就是只栖息于墨西哥西部狭长的加利福尼亚湾(Gulf of California)中的小头鼠海豚(vaquita)。据估计,到去年,这种海豚在全世界只剩下 16 头。

身长约 1.5 米的小头鼠海豚是世界上最小的鲸类动物,也是世界上现存的 129 种海洋哺乳动物中最濒危的物种。它最鲜明的外形特征除了小巧,还有两圈黑色的眼晕,让它不仅稀有状况与熊猫相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看起来也像熊猫。据科学家估计,在 1997 年,加利福尼亚湾里还有约 600 头小头鼠海豚,十年后只剩下 250 头,此后进一步下降。

人为原因导致小头鼠海豚进入极度濒危状态,但这并非由于这种海洋哺乳动物有什么特殊的经济价值让偷猎分子觊觎。它的悲剧主要来自于墨西哥渔民用刺网捕捞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totoaba)和其他海产时造成的“误伤”——它们被渔民们使用的刺网缠住,窒息或受伤而死。

“连累”了小头鼠海豚的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同样处于“极危”状态。人们对它大肆捕捞是为了它的鱼鳔。鱼鳔在被晒干之后,被卖到中国大陆和香港,在市场上被称作“花胶”,被认为具有滋补作用,售价可达每公斤数十万元。巨大的利益让非法捕捞和走私大行其道。

据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网站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传统上,花胶由中国特有的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鱼鳔制成,因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鳔管与黄唇鱼的相似,20 世纪初,定居太平洋东岸的华人开始将之开发为黄唇鱼鳔的替代品。

能在网上查询到的最近一次被破获的走私案件是 2018 年 1 月 21 日,两名旅客携带 28 公斤、价值约 450 万港元的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花胶试图进入香港。2 月,两人分别被判 14 个星期和 10 个星期监禁。

此外,2017 年 1 月 9 日,广州市启动了“打击非法经营利用黄唇鱼及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专项执法行动”,是我国首次开展针对这两种鱼类的非法花胶贸易的专项行动。

这不再仅仅是“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而且是没有“连带伤害”。

而为了避免误伤小头鼠海豚,墨西哥政府多年来一直在开发和推广对小头鼠海豚安全的拖网,但是其捕捞效果远逊于刺网,不被渔民亲睐。2015 年,墨西哥政府禁止了渔民使用刺网捕捞,同时向他们发放货币补偿,但是补偿额度过低,甚至达不到渔民有时一天的捕捞收入。此后,政府又进一步禁止渔民捕捞无鳔石首鱼(corvina),以免他们以此为掩护捕捞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这造成了渔民与执法人员的激烈冲突。

与此同时,据美国非营利新闻机构“食品与环境报道网络”(FERN)最近的一篇报道,一些来自欧美的民间环保“治安团”(vigilante)也来到加利福尼亚州湾,在墨西哥法律框架之外阻止当地渔民开展非法捕捞,使两者之间发生冲突。这与电影《海豚湾》中西方动物保护主义与日本渔民之间的对立有共同之处。

文章指出,生态保护行动必须把当地居民也看作当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不能无视他们的权益。非法捕捞、盗猎与走私往往是贫困的结果。而加利福尼亚湾沿岸的墨西哥渔民的贫困,来自当年美国在上游建造包括胡佛大坝在内的多座水坝、开凿运河,让科罗拉多河到墨西哥境内就趋于干涸,制约了当地的渔业经济。

文章认为,最有效的生态保护方案,是能够与当地居民开展磋商,能与当地文化相结合的方案。在一些地区,这些方案已经成功促使渔民已经放弃刺网,转而使用对鼠海豚安全的渔网。

题图来自: 墨西哥环境与自然资源部的 flickr 帐号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
扫描关注qrcode_for_gh_aaad3dfae26a_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