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积极推进蔬菜产业跨越式发展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3-11 分类:新闻详情
(\\\"    “菜篮子”事关百姓生活,事关每一个家庭。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批示,要求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实现蔬菜\\\")
“菜篮子”事关百姓生活,事关每一个家庭。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批示,要求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实现蔬菜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此,我们市农委经过认真分析和梳理,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使蔬菜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从市民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市民对蔬菜供应状况感到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93%。   为了进一步提高市民的满意度,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增加菜农收入,我们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办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由市农委牵头,组织有关县区人员,成立了专门招商小组,赴山东苍山、青州、寿光、莱西等地,大力宣传我市的优良投资环境、蔬菜业发展规划、战略、前景和扶持政策,以吸引发达地区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到我市来发展菜篮子生产。目前已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一是与上述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达成了协议,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技术协作,去冬已邀请苍山、青州等地的蔬菜协会和大户到我市实地考察。二是已有一批大户来我市实地考察和安家落户,如山东金乡5个种植大户已分别与肥东县民族乡和肥西县九联村签订合同,在当地承包土地长年从事蔬菜生产。在他们的带动下,陆续将有一批种植大户考察投资。三是与莱西万福集团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洽谈,近期可能来我市实地考察了解家禽深加工等情况。四是与寿光红梅园艺、万芳园艺等几个规模较大的蔬菜育苗和花卉种植企业洽谈,有望到我市投资从事蔬菜育苗、精品蔬菜和花卉种植。   完善奖补办法,推进做大做强。为了既体现政策的连续性,又体现非均衡发展、扶大扶强,我们及时和财政局沟通协调,重新修改完善加快蔬菜基地建设以奖代补办法。具体标准为:本地种植大户新发展设施栽培面积达70亩连片以上,各类企业及城市资本投资发展设施栽培面积达200亩连片以上,经验收达到要求的每亩奖补2500元。对设施栽培面积达500亩连片以上,每亩奖补3000元,面积达1000亩连片以上,每亩奖补4000元;露地叶类菜面积达500亩连片以上,每亩奖补100元,1000亩连片以上,每亩奖补200元以上。同时为推动重点乡镇、村加快规模发展进程,每年由市财政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补助。   “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市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推进,城市规模和人口的进一步扩张,蔬菜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抓住机遇,实现蔬菜业跨越式发展,是深化我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现实需要。同时,通过塑造产业支撑,培育一批特色乡镇和特色村,将为新农村建设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技术指导。依托在肥农业专家及专业人才,成立蔬菜产业发展专家组,对特色乡镇、专业村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组织农民定期进行现场培训,及时帮助解决生产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同时,每年组织一批种菜大户、能手到山东、江浙等地观摩、学习、培训,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二是坚持非均衡发展,打造重点区域。在已初步形成的区域布局基础上,结合新农村示范乡镇、村建设及各地的环境条件和发展基础,收缩战线、突出重点,坚持谁积极性高就扶持谁,谁成效大就奖励谁。采取乡镇申报、优胜劣汰的办法,计划在“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10个乡镇、30个行政村,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品种集中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新格局。近期打算集中资金重点扶持肥东县民族乡(两乡合并)、撮镇镇(三乡镇合并)和包河区大圩乡、庐阳区三十岗乡,力争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打造一至两个万亩反季节蔬菜生产乡镇、两至三个万亩以上露地菜生产基地。继续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三是科学组织生产,实现均衡上市。根据对我市居民开展的抽样问卷调查,认真分析市场消费结构、习惯、需求等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农民根据不同季节的市场需求和供应状况,合理调整生产,发展对路产品,努力实现季节均衡上市。针对7—9月份伏缺,拟采取招标建设、财政补贴的办法,在大圩乡、撮镇镇、三十岗乡及我市周边的舒城、庐江等地建设几个千亩以上连片的以叶类菜为主的露地伏缺菜生产基地,来调剂市场,平抑菜价。   四是大力引进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着力提升发展质量。“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继续组织招商小组,分赴山东、广东、江浙及我市周边市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各类企业、城市资本和外地种植大户来我市投资。积极支持龙头企业、蔬菜专业机构建设示范基地和研发中心,推进技术和品种更新,引导蔬菜工厂化生产。积极引进外地专业人才、种菜能手和大中专毕业生,通过现场指导、现身说教相结合,全面快速提升我市蔬菜种植水平。   五是确保产品安全,提升加工能力。从区域布局、基地环境、投入品管理、安全生产规程、产品检验检测等主要环节入手,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工,主导品种全部创建起生产规程,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生产。将“农残”检测点向整个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延伸,加强源头控制,提高“农残”监督检测水平,确保城乡居民吃上“放心菜”。促进蔬菜加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创品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至2010年,打造5个国家级、15个省级蔬菜产品品牌。集成相关部门的职能和资源,创建上下联动、协同配合、联动高效的检验检测体系和市场监管机制。   六是规范生产行为,加强市场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品牌申报和认定。全市已创建起45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基地面积达25万亩以上。创建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及蔬菜农残抽检与公示制度,定期对生产基地和市场蔬菜质量进行抽检,并在《合肥晚报》上公布,实行有效的监督。   七是加强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搞活产品流通。统一规划,多元投入,着手在重点产区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加快培育一两个面向全省乃至周边城市的区域化大市场。协调在周谷堆市场创建本地菜篮子产品专卖区,减免相关费用,刺激本地产品上市交易,扩大市场份额。继续加强市场调研,随时了解掌握中部省会城市及周边地区蔬菜市场供应、价格变化和市民需求等情况,加强区域协作交流,推进区域市场互动,根据市场需求和季节变化,及时调运产品,调剂市场余缺。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省内外信息资源共享,推广网上交易。大力培育蔬菜专业协会、营销大户,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专业化和集约化流通。
×
扫描关注qrcode_for_gh_aaad3dfae26a_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