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25年青春换来48万亩青翠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2-26 分类:新闻详情
(\\\"总有一种信念,驱使着人们追求完美。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白音他拉镇农民始终坚守一种信念,通过25年与风沙坚持不懈的抗争,不仅让沙漠变成了绿洲,而且开创了独有的沙漠生态经济圈模式。席宝力皋,他以一个普通农民的完美之作,引领着白音他拉人踏上了一条绿色复兴的希望之路。拯救家园白音他拉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的甸子”,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个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好地方。上世纪60年代后,由于过度放牧和乱垦滥伐,\\\")

总有一种信念,驱使着人们追求完美。

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白音他拉镇农民始终坚守一种信念,通过25年与风沙坚持不懈的抗争,不仅让沙漠变成了绿洲,而且开创了独有的沙漠生态经济圈模式。席宝力皋,他以一个普通农民的完美之作,引领着白音他拉人踏上了一条绿色复兴的希望之路。

拯救家园

白音他拉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的甸子”,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个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好地方。上世纪60年代后,由于过度放牧和乱垦滥伐,白音他拉变成了“沙子堆平房,毛驴上了房,花钱兜没底,吃饭仓无粮”的恶劣状态。 恶化的环境逼迫当地百姓纷纷举家搬迁。

1987年,由于母亲生病,家里农活没有人干,15岁的席宝力皋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在山上放羊,每天面对“大风起兮沙飞扬”,他忧心如焚:“这个地方要是不治理、不改造,沙化将更加严重,几十年后这里的人们该怎么过啊?”

村里的老人说:“这里过去植被状况很好,还可以打猎呢。”这句话让席宝力皋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这些流动的沙丘用树固定下来,用绿色锁住风沙。于是,他一头扎进自家房后的72亩沙地,开始了他的植树治沙之路。

起步之初,向沙漠迈出的每一步都十分艰难!然而,这个蒙古汉子没有退缩。

没有开沟机,他就一锹一锹地挖树坑;没有树苗,他就从很远的地方砍回树枝扦插;没有浇灌设备,他就一桶一桶地提水浇树。

在沙漠里种树,最大的难题就是刚种下去不久的树苗,经过一夜风沙便所剩无几。脸被骄阳晒脱了皮,手被铁锹磨起了泡,树苗种了死、死了种,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栽种,席宝力皋植树治沙的决心从没有动摇过。

为了植树治沙,席宝力皋不仅付出了汗水,甚至差点搭上了性命。

6月沙漠的地面温度高达50℃,席宝力皋每天在沙地里干十几个小时,长期的劳累使他的身体慢慢有些吃不消。一天,意外发生了:席宝力皋的父亲下班回来后发现儿子不在,家里人说他种树去了。可当父亲来到沙地时,发现席宝力皋的大半个身子已经被埋在大沟里的沙中。无论父亲如何呼唤,他的身子却怎么也动不了。席宝力皋说,“当时父亲要是没有来找我的话,我肯定被埋在自己挖的大沟里了。”

父亲心疼儿子,劝他放弃绿化沙漠的计划,席宝力皋非但没听,干劲反而更足了。年迈的父母最终拗不过心爱的儿子,他们也双双跟着儿子走进茫茫的沙海植树……

建设绿洲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3年的反复栽种,席宝力皋收获了惊喜和希望:房后沙地里的树开始成活,到1993年已经发展到170多亩。

但是,随着植树面积的不断扩大,树苗管理又成了另一大难题。因为当地村民都有放牧习惯,各家各户的牛羊都是在沙地里散养,这些刚成活的小树苗自然成了牛羊的美餐。

辛苦种植的“希望”就这样被祸害了,他的心比谁都疼。为了让牧民们的牛羊不再祸害树苗,他挨家挨户去求,终于感动了村民,大家都自觉看管住自家的牲畜。

要治理偌大的沙漠,彻底根治沙害,席宝力皋知道光靠一个人干不行,要广泛发动群众,还得探索新的治理模式。

为了发动村民一起治沙,他带动村里的10户村民规划了300亩沙地植树。起步之初,村民们对治沙植树没有太多的经验。为了不浪费树苗,他义务为村民们提供技术指导,还把自己家近4万棵杨树苗、20万棵黄柳树苗无偿提供给村民种植。

有人不理解,也有人说他傻,可席宝力皋却说:“我这个人的个性就是想干一件事就必须干成。”

仅1997年至1999年,席宝力皋带领全村60户村民植树4000余亩。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又自发植树近3万亩,整个村子形成了一道靓丽的绿色风景线。

种植希望

当初席宝力皋走进沙漠的目的很单纯,就是要造林治沙。但是,随着林木的繁茂,他开始思索怎样从这贫瘠的沙漠里淘出“金子”来。

在扩大林业生产的同时,席宝力皋开始推沙造田,在草库仑里采取轮牧的方法,发展壮大牧业生产,走“为养而种”的发展路子。另外,在建设经济生态圈的同时,他又加大科技投入,建起了高标准的“三化两贮”窖池,推广糖化、氨化技术养畜,建永久性暖棚,牲畜全部实现舍饲,并在当地第一个推广使用种子包米、米麦套种、节水灌溉等新技术。他在沙漠中创建的家庭生态经济圈,实现了“粮、林、井、草、畜、宅”六配套,达到了“粮、经、畜”三元立体发展,沙漠里有了“绿色银行”。

富起来的席宝力皋并没有忘记仍旧在贫困中挣扎的乡邻,他组织村民利用家乡盛产的黄柳生产柳编产品,出口日本、韩国,他组织村民生产各种奶产品,推销到城里的饭店、商店。当地人一提到席宝力皋都竖起大拇指:“席宝力皋,依和艾玛尔(真厉害)。”

在席宝力皋的影响下,“蝴蝶效应”开始在白音他拉显现。白音他拉镇建设生态经济圈460多处,面积达48万亩,全镇沙地植被恢复率在30%以上。

白音他拉的生态改善了,20年前搬走的乡亲们又陆续回来了。曾是一片荒漠的白音他拉,又恢复成过去那个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世外桃源。

25年植树治沙,席宝力皋获得了内蒙古十大杰出青年、第八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全国劳动模范、国土绿化突出贡献人物等一系列荣誉。然而,面对这些荣誉,席宝力皋没有陶醉,他又向着绿化科尔沁的更高目标在迈进!

×
扫描关注qrcode_for_gh_aaad3dfae26a_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