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世界网12月26日消息:“看,这一片都是我的茶树,树林里养的鸡也是我的。还是林改好啊!我投资50万元流转1000亩荒山种植油茶,通过信用社用林权抵押贷款45万元发展林下养鸡,创建种养一体化的油茶基地。”昨日上午,浉河区游河乡高台村村民赵五指着眼前的一片山林激动地对记者说。
与赵五邻村的何广生,则采取与农户联合经营的方式,农户以林地入股,他投入30万元资金,将原来分散在一家一户的1200亩林地集中连片经营,开展机械化、集约化造林,林下种植中草药,收益按入股比例分成,农户还可以在联合经营的山上打工,一举两得。
谈起致富经,像赵五一样,何广生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林改好政策。
信阳位于我国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中间带,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森林资源丰富。但5年前,由于缺少科学管理,这里林业经济效益不显著,山区群众守着“绿色银行”却没有钱花。
2008年,我市开始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中,我市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明晰林地产权,积极开展林农小额贷款整村推进活动,率先成立了全省首家“林业银行”,专门为林农提供林业融资服务;成立了综合服务中心,搭建了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资产评估、流转交易、贷款融资、产权过户等全方位一体化服务平台;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林农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把林农的林地、林木、林产品以及产、供、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规模经营、集约管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效益优先的新型林业管理模式,推动林业产业化和林业结构调整,解决分散经营、无序管理、信息封闭、盲目投资等问题,切实提升林业的综合效益。目前,全市99%的山地都实行了林改,已形成了茶叶、板栗、花卉苗木、用材林几大特色林业经济板块。其中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210万亩,年产茶叶5200万公斤,年涉茶总产值70.72亿元;板栗种植面积发展到159.78万亩,年产板栗8000万公斤,产值3.2亿元。通过林改,全市3万多名农民工就地务工,茶叶开采时节可吸纳季节工140多万个,茶叶、板栗等主要林产品让林农的腰包都鼓了起来。据测算,全市林农每年来自林业的纯收入人均5000多元。
如今,全市呈现“争山造林”、“争路造林”、“争地造林”的喜人局面,信阳的山更绿了,山里的农民也逐渐富裕起来。正如一位村干部说的那样:“林改唤醒了这片沉睡的‘金山’。”